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百水



百水先生, 因為他太愛水了, 所以乾脆將自己改名成百水(Hundertwasser). 下雨是他的最愛, 他認為雨水是上帝賜與最好的禮物. 熱愛大自然的他, 一生都在提倡環保和與大自然共處的概念, 創作的特色是不對稱和特別喜歡曲線, 戴的帽子永遠歪一邊, 穿的拖鞋永遠不同雙, 他也將創作理念直接實現在他的作品裡.

在旅遊書看到這些資料時, 感覺去奧地利沒看他的作品的話, 好像就缺了一塊. 雖然本人沒有任何的藝術相關背景, 但光看圖片就令我心神嚮往. 百水公寓距離維也納也只約25分鐘的電車車程, 百水公寓號稱沒有一扇窗戶是一樣的, 簡單易懂的曲線圖型, 和牆壁強烈大膽的用色是其特色. 老實說, 現場看到時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艷. 在維也納, 人們的穿著剪裁原本就很大膽, 衣服的用色也很強烈. 更不要說隨處可見百年的教堂. 處處都令人驚嘆, 為什麼要來看百水的作品?

當下頗為失望的我在百水公寓對面的市集找到了答案, 那裡的市集販賣了很多有關百水的紀念品. 閒逛時, 在一紀念品商店, 因店員看我似乎非常喜愛百水的作品, 跑來熱情的介紹, 竟聊了快一個小時. 才瞭解, 當地人喜愛百水先生的作品, 但更推崇他的生活理念. 想一想, 他的作品固然前衛, 但他對待自然和永續的概念在約30年前就提倡出來了. 在他出名變富有之後, 他依然過著節儉的生活, 晚年在紐西蘭住的房子就像鐵皮拼拼湊湊出來的, 屋裡的擺設隨意無比, 東西也都是舊舊的, 對外的聯絡工具就只有一台傳真機.

我想在人們在摒除一切的物質欲望後, 才能看到真實的自我, 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 物質能帶給人們快樂, 但人們在創作時, 在為他人謀福利時, 在實現自我理想時心靈的滿足感卻是長久的. 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快樂感和由物質帶來的快樂感不可同日而語. 一般人能在工作中得到自我肯定, 進而幫助到旁邊的人, 這應就是初步能實現的簡單快樂.

旅遊看的不只要廣, 想的更要深. 我想, 我應該有從百水先生看到些不同的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