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亞洲鯉魚


這次入川, 聽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約1970年時, 美國人為了消除水藻, 讓5大湖泊的水質更清澈. 從台灣引進了亞洲鯉魚(Asian Carp). 沒想到, 亞洲鯉魚的繁殖能力大大的超乎了美國人的預期, 成熟的母亞洲鯉魚可一次產約100萬顆卵. 當地也沒有甚麼天敵, 結果過度的繁殖破壞了當地湖泊的生態環境. 現在當地的環保人士全力在防堵亞洲鯉魚游進當地的大湖泊-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 怕造成不可控制的後果.

市場導向
美國人不習慣吃亞洲鯉魚, 常常將亞洲鯉魚(Asian Carp)混淆成鯉魚(Common Carp), 以為鯉魚不乾淨, 所以在當地並沒有市場需求. 相反的, 亞洲鯉魚, 尤其大頭鰱(Bighead Carp)在中國和台灣餐桌上是很常見的佳餚. 雖多刺但肉質細嫩. 不管清蒸,糖醋...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政府政策
為了防堵這種外來物種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伊利諾州政府早在2010年時就編列了預算, 花了200萬美元要將這種鯉魚運回去中國. 州政府將這個業務外包給號稱在全美亞洲鯉魚的漁獲量最大的廠商Big River Fish. 他們用了這筆運算擴廠, 買了器具, 也創造了不少的當地工作機會. 但似乎效果不彰. 因為在今年, 政府又編列了$5100萬美金來消滅這個外來物種.

Eat them if you can't beat them
亞洲市場當地的市場需求絕對比美國市場大
1.2010年時 中國湖泊約有70%的湖泊被污染, 相較之下美國進來的野生亞洲鯉魚, 生長環境水質清澈, 跟當地的中國鯉魚相比有絕對的市場優勢.
2. 夏季是唯一不太適合補獵的季節, 因為天氣炎熱保存不易且鯉魚在夏季時特別活潑(active)較難捕捉. 但拜科技的進步可讓鯉魚急速冷凍, 讓在中國的饕客也能吃到新鮮的亞洲鯉魚.
3.當地的加工廠也將亞洲鯉魚製成罐頭出口到食物較匱乏的國家, 甚至製成狗食物或貓食物.

商業模式 
配合當地政府的政策, 最好能得到相關補助(grant), 降低運費. 或者跟當地的業者合作, 直接配送到中國或台灣. 可小量進貨, 試試市場的接受度, 如果市場接受度高又可獲利的話在大量的進貨.

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外乎要能跟當地的業者配合, 了解當地的進出口法規, 可進貨的限額, ...到最後市場的行銷. 但如果能解決這些細節問題的話, 企業不僅能獲利更可以消除美國當地的公害. 一舉數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