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王建民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流傳的笑話, 標題是未來兩周的新聞. 其實台灣的新聞會一窩瘋的去報導某單一事件也早就不是新聞了, 從最近的Makiyo, 林來瘋, 王家釘子戶到建仔的偷吃. 打開電視會不禁讓人發狂, 為什麼世界只剩下這些新聞! 台灣散文作家舒國治寫道"媒體太大劑量的呼喚人之注意力, 而此類注意力恰好是將人群歸整到某些極短視, 極眼前, 極俗觀的一致性上. 故而台灣人, 每人想事情竟都很像." 大陸的朋友常常很羨慕我們能自由的去瀏覽各種新聞, 他們常常為了這些被封鎖的資訊, 要"翻牆"才能看到這些新聞, 但當我們的新聞業有自由報導的權利時, 卻又甚少去關注.
缺少多樣性
太單一聚焦某些新聞, 導致民眾怎麼轉台, 都是這些新聞, 媒體業者也很尷尬, 明明10分鐘前才報導過, 但還是要再報導一次, 因為收視率的關係, 因為他們認為觀眾都愛看. 有時候報導也會互相抄襲, 新聞內容換湯不換藥, 觀眾看了等於白看.
太本土化
台灣為島國國家, 大量的本土新聞充斥是可諒解的, 但為什麼想到國際新聞第一個想到的卻是CNN, 我們的觀眾難道不能看講中文的國際新聞? 大陸新聞在報導國際事件時, 通常先報導美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然後報導台灣的立法委員在打架, 最後才開始講他們領導人的德政. 大陸人沒辦法選擇, 但當我們媒體有選擇時卻不做.
阿狗阿貓新聞太多
網路上貓在睡覺, 鬣蜥在浴缸水裡放屁, 這些點閱率超高但只有娛樂性的youtube影片卻都拿來原封不動的播放, 看在觀眾眼中彷彿是一場鬧劇但又卻如此的真實.
無內容, 只富娛樂性的新聞已經是台灣媒體的通病, 唯一的辦法是觀眾的選擇和抵制, 我們的轉台權才是媒體新聞的導向. 要好的新聞我們大眾一定就要先能大膽的去選擇這些用心製作的優質節目. 好的收視率才是鼓勵這些節目成長的動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