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台北大雨, 特別拜讀了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用了3個小時一次讀完. 作者用了大量的數據來證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因為智商高而有所成就. 想反的, 很多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 語言, 成長環境, 連續1萬小時的努力和一連串的機運. 作者舉了一個紐約最頂尖律師的例子, 約1960年時, 紐約當時的律師事務所都是由純白種人組成, 通常是富裕家庭的子弟, 他們的聚會場合通常是當地的高級鄉村俱樂部, 大部分所做的業務是為大公司節稅, 不大願意做訴訟, 尤其是大公司之間的併購案(M&A), 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更不願意去碰. 所以如果你是猶太人後代(不是純白種人), 又是成衣工人之子(不富裕), 你是連進入的門檻都沒有. 但這個頂尖律師將失敗被拒絕的機會轉換成邁向成功的機運. 看準了沒人做的市場(M&A)而切入慢慢坐大. 他說"只要有賺錢的生意我都接"
這讓我不禁想起林書豪, 他的成功故事大家應該都已經耳熟能詳, 大家都一直以為他很努力, 很謙虛才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但如果你讀了這本書, 你會發現他早就具備了今天爆紅的密碼.
家庭背景
林書豪的父母親都是高教育份子, 一般美國華裔的小孩子只能被規定做醫師和律師.但他媽媽竟然在林書豪哈佛畢業之後, 讓他去NBA打球, 對其它的華裔父母來講, 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打球就像搞藝術一樣,準備餓死吧! 他媽媽不只讓他去NBA打球, 還很想讓他成功, 甚至林書豪剛開始進NBA時, 她還主動聯絡台灣的商業週刊, 希望她兒子能成為商周的封面人物. 記住, 沒有家裡人的支持, 他就會為了經濟來源而奔波, 他會有時間練球嗎?
亞裔背景哈佛畢業
套一句NBA老黑講的話"林書豪打的成績 很多人都做得到" , 如果你常聽美國廣播的話, 美國人再介紹他時通常會先講他是哈佛畢業的.因為大家會驚嘆哈佛是知識的聖殿, 但絕對不是培育NBA選手的搖籃. 而在NBA打球的亞洲人少之又少, 因為你的膚色已經讓你處於劣勢, 不管是從一開始的選秀或是到最後的上場機會, 教練或是觀眾看到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哈佛來的亞洲人, 去華爾街吧, NBA不是你應該待的地方" 所以當這個刻板印象出現時, 只要他一小有成績, 觀眾就會有這個巨大的反差(哈佛來的亞洲人會打球?), 而將住意力集中在他身上. 而這時馬太效應就出現了 .
馬太效應
聖經裡馬太福音說"凡有的, 還要加給他, 叫他有餘; 凡沒有的, 連他所有的都要奪去" 常常被利用到優秀的小孩因為被父母師長關注, 所以得到的資源更多, 可以有更多有名的老師或更優秀的教練來栽培他們. 正向循環中, 他們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好. 最後成績將會大大的領先那些沒有得到資源的小孩子. 林書豪做了多久的板凳? 但他把握住那一次的上場機會, 觀眾就注意到他了, 而從那一次的上場後, 他反而變成場場先發. 球團和教練也知道那時觀眾買票是進來看林書豪的, 更增加了他先發的機率. 要明白, 要先被人看見才能有表現的機會.
因為家庭的支持, 因為被UCLA和Stanford拒絕而跑去哈佛念書, 他的膚色背景雖然是他的劣勢, 但他將它轉成了機會進而得到眾人的關住而造成全美林來瘋的現象. 林書豪上了這一期的時代雜誌的封面, NBA球員裡打的比他好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但多少NBA球員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這世界有太多努力的人, 但他們並不瞭解成功除了機會和努力不懈之外, 我們的文化背景, 語言, 成長環境到最後所做的產業都是重要的關鍵. 檢查自己的這些條件, 配合自己所處的大環境, 去做讓自己能得到成就感的事. 我想, 成功就應該就離你不遠了.
因為家庭的支持, 因為被UCLA和Stanford拒絕而跑去哈佛念書, 他的膚色背景雖然是他的劣勢, 但他將它轉成了機會進而得到眾人的關住而造成全美林來瘋的現象. 林書豪上了這一期的時代雜誌的封面, NBA球員裡打的比他好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但多少NBA球員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這世界有太多努力的人, 但他們並不瞭解成功除了機會和努力不懈之外, 我們的文化背景, 語言, 成長環境到最後所做的產業都是重要的關鍵. 檢查自己的這些條件, 配合自己所處的大環境, 去做讓自己能得到成就感的事. 我想, 成功就應該就離你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